>>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榜样的力量⑥ 】王秀玲:笔尖下的乡土情怀
2025-05-12 18:37:33   
2025-05-12 18:37:33    来源:宁夏新闻网

WechatIMG567_副本.jpg

  “我很幸运,能够通过写作的爱好改变命运,也希望能够鼓励到更多有梦想的人。”5月12日,48岁的农民作家王秀玲说道。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她获得自治区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王秀玲初中毕业后回到宁夏彭阳山村,割麦锄地、操持家务。结婚后,丈夫外出务工,她一人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与此同时,对知识的渴望也在她心中生长。没有报纸书籍的山村里,亲戚家的旧课本被她翻得卷边泛黄。有人要去县城时,她便委托帮忙买书。2006年,王秀玲的处女作——小说《葱绿裹着的棒子》在文学期刊《六盘山》上发表,铅字印刷的署名让这个从未走出大山的女子第一次触摸到文字的力量。次年,她带着孩子奔赴银川与丈夫团聚,白天在餐馆洗碗,深夜蜷缩在出租屋的木桌前,用圆珠笔在旧账本背面写下了《收狗的女人》。当手写稿被《黄河文学》编辑退回要求电子版时,这个连键盘都没摸过的农妇开始穿梭在网吧,借着打扫卫生的间隙观察他人打字,用沾着洗洁精味的指尖在保洁员休息室练习输入法。

WechatIMG576.jpg

  2008年5月,《收狗的女人》的发表如同惊蛰雷动。此后十年间,银川的晨曦里多了个特殊的身影:宁夏大学保洁员趁着课间空档趴在机房电脑前修改文稿,商场导购员用商品标签记录灵感,洗衣工在熨烫间隙背诵汉语言文学自考教材。2013年加入宁夏作协时,她已攒下二十余万字的手稿,粗粝掌纹间浸透墨香。

  2017年返乡后,王秀玲的生活轨迹在农时与文思间交织。清晨五点给牛添草料时构思人物对话,午间在覆膜的玉米地里揣摩情节转折,夜晚伏案将乡亲们春耕秋收的故事淬炼成篇。2020年“固原市劳动模范”的荣誉证书与2025年“新时代西海固农民作家之星”的奖杯,并排摆放在摆满农具的堂屋里。

WechatIMG577.jpg

  2023年4月,当涝池村的桃花染红山塬时,王秀玲蹲在自家地头查看墒情,指甲缝里还沾着春播的泥土。不远处快递车正载着《收狗的女人》小说集驶向全国,十九篇故事里跃动着西海固大地的脉搏:有骑着摩托收购土狗的妇女队长,有在扶贫车间编织希望的留守老人,还有像她丈夫那样走南闯北的打工者。这部用二十年光阴浇筑的作品集,最终将“黄河文学双年奖”的殊荣和50余万字的创作成果,化作对黄土地最深情的注脚。

  王秀玲现在是宁夏作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作协会员、彭阳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院西海固研修班学员、自治区劳动模范、宁夏回族自治区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众多荣誉称号并没有让她失去淳朴的本色。“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幸福的,我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会继续用文字记录着新时代山乡巨变,那些和父母一样躬耕垄亩的身影,那些同工友般在城市缝隙中扎根的生命。”王秀玲感慨道。

【编辑】:闫文丽
【责任编辑】:邹炜新